第54章 做太阳灶(1 / 2)
高良才瞥了一眼蒸发的水量,嗯,还不错嘛!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这里的夜晚风势强劲,整夜都在吹拂着,水分迅速蒸发。再加上夏天气温高,陶盆面积大,水又浅,一个晚上就少了整整三分之一。
这样一来,只要不下雨,白天黑夜都可以晒盐啦!
有了这个晒盐的技术,匠人们可轻松多了。他们再也不用每天辛辛苦苦地去山上砍柴,也不用在闷热的工坊里冒着高温煮盐了。现在,他们只需要每天两三次将过滤好的盐水倒到陶盆里,等盐晒干后再把盐收上来就行了。
虽然搬运盐水有点费力,但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等待盐水晒干,可以休息一下。这可比不停地生火煮盐省事多了!匠人们更喜欢这个晒盐的方法。
于是,制盐工坊决定全面采用晒盐的方法。只有在遇到阴雨天气无法晒盐时,他们才会烧火煮盐。
经过几天的运作,刘管事惊喜地发现盐的产量竟然提高了一倍!
欣喜若狂的刘管事又让张三亮制作了几百个陶盆,将门前的空地摆得满满当当,以进一步提高晒盐的效率。结果,盐的产量竟然达到了原来的三倍!
只要有足够的陶盆和充足的人员,他们想生产多少盐都没有问题。
高良才还抽出时间指导匠人们如何溶解粗盐。他告诉他们要一边加水一边搅拌,直到粗盐完全溶解为止。水太少或太多都会影响产生率。
通过这样的优化流程,盐的产量竟然增加了三倍半!
刘管事对此非常满意。毕竟他们的人手是有限的,三倍半的制盐速度已经是极限了。
刘管事正在向李世民申请多招一些工人,加大产量,不过按照这样的速度,粗盐的数量也不多了,他还要组织采买粗盐,忙得不亦乐乎。
而高良才这几天闲的没事,看了几天晒盐后,新鲜感褪去,觉得无聊了,开始琢磨着再弄一些新鲜的玩意儿。
他抬头瞥了一眼炙热的太阳,心想,太阳能还能如何利用?
看到这几天闲下来的大锅,他忽然有了主意,为何不做个太阳灶,直接用太阳把水烧开,快速煮盐。
太阳灶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它就是一个凹透镜,把阳光聚集在一点,焦点上的温度极高,完全可以把水烧开。
他立刻召唤了于铁匠和胡铁匠,向他们宣布要打造一个巨大的球形镜子。说着,他用一根树枝在地上勾勒出了太阳灶的外形。
两个铁匠对高良才这个奇怪的装置感到困惑不已,完全搞不懂它的用途。
高良才并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告诉他们只要做出来就会明白了。
太阳灶的关键在于制作镜面,通常使用的材料是铝箔。然而,在这个时代,铝是非常稀有的东西,只能寻找其他替代品。
这个时代的镜子大多是用铜制作的,经过打磨后,铜镜的反光效果也非常出色。
于是,高良才决定用铜来制作太阳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