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晒盐(1 / 2)
石头也会被太阳晒得烫手,人们之所以知道晒盐这个方法,也是因为看到海边的大石头上的凹坑里积了点海水,没多久就被晒干了,留下了白花花的盐,由此便有了晒盐的技术。
这个想法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大家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有人提议:“这周围有很多石山,我们可以开山采石,制作石盆。”
另一个人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不用开山,周围的山上多的是石头,捡一些大块的石头回来,凿成石盆来用就是。”
还有人补充道:“只是为了晒盐,石盆的形状不重要,不需要打造的这么好,只要能凿出凹坑装水就行。”
大家越说越热烈,很快就定好了凿石头做水盆的事。
这时泥水匠张三亮说道:“你们是不是忘了,还有更简单的方法。这周围就有上好的陶土,用陶土做盆不是更快更方便。”
众人闻言,不禁愣住了。他们原本正在为如何制作盆子而犯愁,没想到这位老师傅竟然提出了如此简单而又实用的主意。
“咦,这我怎么没想到呢。”高良才眼睛一亮,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低级错误。用陶土做盆可以很方便地做出自己想要的形状,而且比做木盆铁盆石盆快多了,而且陶器也容易被太阳晒到发烫,有利于盐水的蒸发。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他们对泥水匠的主意表示赞赏。毕竟,这位老师傅可是专业的泥水匠,他的经验和智慧是不容小觑。
于是,当场就定了下来,大家决定尝试一下用陶土制作盆子。
张三亮带着一批人,兴致勃勃地去挖了几车陶土回来,准备开始制作陶盆。
高良才站在旁边,饶有兴致地观看着这一切。
张三亮要做的陶盆是圆形的,所以他将陶土放在一个转盘上。这个转盘是一个轴连接上下两个盘,稳稳地固定在架子上。陶土放在上面的转盘上,他用脚踩着起来。
老师傅灵巧地用手捏着陶土,转动中的陶土很快就在他熟练的手中改变了形状,变成了一个完美的圆盆。他的手指轻轻一压,圆盘凹陷下去,形成了一个精美的陶盘。
陶盘的制作比木盘要宽松很多,而且他们不考虑制作花纹等装饰,只是简单地追求一个水盆的形状,速度极快。
张三亮带领着几个徒弟一起动手,一天的时间就做出了两百个陶盆的模子。他们将模子放到窑里烧制一夜,期待着第二天的成果。
第二天,两百个精心烧制的陶盆整齐地摆放在制盐工坊门外,工坊外腾出一片宽敞的空地,专门用来晒盐。
匠人们提着一桶桶经过过滤的盐水,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一点点倒入每一个陶盆里。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蒸干水分的效率,高良才让张三亮将陶盆设计成了面积很大的浅盆子,这样盐水倒入盘中时只有1寸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