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朝堂激辩2(1 / 2)
天刚破晓,熹微的晨光艰难地穿透厚重云层,给巍峨的皇城镀上一层冷冽的轮廓。朱雀大街上,身着朝服的官员们行色匆匆,怀揣着各自的心思,奔赴那决定家国命运的朝堂。沈逸走在其中,脚步格外坚定,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南方水乡百姓那一张张饱经沧桑、满是绝望的面容,心中的使命感愈发强烈,今日,他定要为百姓发声,哪怕面对千难万险。
金銮殿内,庄严肃穆,皇帝高坐龙椅,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群臣。沈逸深吸一口气,整理好思绪,大步向前,“扑通”一声跪地,声音洪亮且饱含深情:“陛下,臣近日走访南方多地,所见之景,实乃令人痛心疾首!南方水乡,曾是鱼米丰饶之地,可如今呢?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堵塞,壮丁皆奔赴战场,家中只剩老弱妇孺。一场洪水,便让无数农田被淹,百姓们食不果腹,温饱难继。臣冒死进谏,当务之急,是暂停军事和商业扩张,集中力量兴修水利、开垦荒地,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恢复民生啊!”沈逸言辞恳切,字字句句都仿佛带着南方百姓的血泪。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有的面露沉思,有的则满脸惊讶。林缚眉头紧锁,满脸不悦地站了出来,双手抱在胸前,语气带着几分质问:“沈大人,如今我朝兵强马壮,四方局势动荡,正是开疆拓土、扬我国威的绝佳时机。此时停下军事扩张,岂不是错失天赐良机?再者,商业繁荣能带来丰厚的税收,充盈国库,支撑我朝各项大业,怎能说停就停?沈大人,可莫要因一时心软,误了国家的千秋大业!”
陈宇连忙上前一步,点头附和,脸上堆满了急切:“是啊是啊,沈大人,些许民生问题,不过是疥癣之疾。只要我朝版图扩大,国力强盛,何愁百姓不富足?可不能因为这些小事,就耽误了国家迈向辉煌的步伐啊!”
沈逸缓缓起身,目光坚定地看向林缚和陈宇,又扫视了一圈朝堂上的众人,朗声道:“诸位大人,国家大业固然重要,可百姓乃国家之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道理难道诸位不懂吗?若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整日在生死边缘挣扎,谈何国家大业?前线战士们奋勇杀敌,抛头颅、洒热血,难道是为了让后方百姓受苦受难,眼睁睁看着家园被毁,亲人挨饿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虽看似耗时费力,进程缓慢,但这是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根基。根基不稳,再宏伟的大厦也会轰然倒塌!”沈逸越说越激动,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响,诉说着百姓的疾苦,也撞击着每一位大臣的内心。
这时,一向沉稳的礼部尚书徐谦站了出来,轻抚胡须,缓缓说道:“沈大人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若民心不稳,日后即便疆土再大,商业再繁荣,又怎能长治久安?但林缚大人和陈大人说的也不无道理,军事扩张关乎国家的未来,商业发展又能充实国库,这两者也不能轻易放弃啊。依老夫看,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
沈逸看向徐谦,眼中闪过一丝感激,拱手说道:“徐大人,折中之法并非不可寻,但如今南方百姓危在旦夕,时间紧迫,若不立刻采取行动,恐怕会有更多百姓饿死、冻死。当务之急,必须先将重心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待百姓安稳,再图其他大业,也为时不晚。”
林缚冷哼一声,不屑地说:“沈大人,你这分明是妇人之仁!战机稍纵即逝,等你解决完民生问题,大好的扩张机会早就没了。到时候,被周边国家赶超,我们拿什么去守护百姓?”
陈宇也在一旁煽风点火:“就是就是,沈大人只顾眼前的小恩小惠,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实在不该啊!”
沈逸气得脸色通红,向前一步,直视着林缚和陈宇的眼睛,义正言辞地说:“林缚大人,陈大人,你们口口声声说为了国家长远利益,可国家的长远利益难道不是建立在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之上吗?没有百姓的支持,没有稳固的大后方,你们所谓的开疆拓土、商业繁荣不过是空中楼阁!如今南方百姓受苦,我们却在这里争论不休,你们的良心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