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356章 哭泣在地的弟弟

第356章 哭泣在地的弟弟(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应天府的大道很直很宽。

就像一条直线。

十五匹马可以并行,令人震惊的道路,仿佛看不到尽头,两侧的门廊,

一辆寻常的马车行驶着。

马车上坐着一名官员,三十来岁的年龄,正是最富强的年纪,是朱元璋打造的官员阶梯。

大明立国抵近三十年。

这些三十来岁的官员,可谓成长在大明旗下,读中华圣贤书,通中华文明之道。

官员的眼睛炯炯有神。

透过车窗打量着街道的场景,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直道的深处,有许多的副街。

每过一段距离,就会有宏大漂亮的牌坊,用石头修建而成的,和地面铺设的砖头一样。

牌坊后有许多的房屋,一般有三道门,中间是大门,其余的要小些,但极其的协调。

不包括郊区,从应天府的东门到北门,需要夏天的白昼和一匹好马才能办到。

户门外是整齐的树木,显得美观,给街道生机勃勃,也能供人乘凉。

房屋里。

墙面上犹如奶质的白色墙壁,看来像光滑的白纸,地板用很大和很平的方石铺成。

官员看见几名熟人在街道相遇,互相行礼温温而谈,他满意的收回了眼光。

“生哥儿,你呀,就喜欢看这些。”

车夫是家里的老仆。

“哈哈,这些日常之物啊。”中年官员非常的温润,犹如玉般的君子。

但这是在普通人的眼中,如果那些贪赃违法的官员遇到他,会吓得面如土色。

“是我们大明啊。”

“这有啥稀奇的?”老车夫笑了笑,自家的少爷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

中年官员摇摇头,

整条街道上干净无比,准确的说是整座城都很干净卫生,包括公共场合。

有为人们提供茶水的茶摊,吃饭的食铺,地面上都很干净,包括进城的马车骡车,牲畜都会挂上粪兜。

这辆马车离开了应天府,顺着这条直道一直走下去,平坦是这条道路的特征,

哪怕经过山坡也是如此。

道路用砖石和石头铺设,遇到河流时,则会有牢固的石桥保证人们的通行。

“大哥。”

一名读书的年轻人,向突然回家的大哥行礼,那名中年的官员扶起弟弟。

“来年的科道可有信心?”

年轻人露出苦笑,“弟不敢比兄。”

中年官员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拉着他的手嘱托:“读书不一定要做官,能懂世间道理才不枉走这一遭。”

傍晚。

两兄弟在院中秉烛夜谈。

“我要去一趟北平。”

“哥?”

年轻人大急。

“北平可不是好去的。”

大哥是御史,去北平自然是要督查地方,可北平的凶名在外,年轻人不愿意大哥犯险。

中年人沉着脸,不快的说道:“我是大明的官,监察天下之清明,天下就没有我不好去的地方。”

“北平是大明的北平,我如何去不得。”

被兄长教训了,年轻人解释道:“可燕王府不这么认为啊。”

中年人叹了一声,没有继续教训弟弟。

这也是他突然回家一趟的原因。

弟弟也吓住了。

他明白了兄长为何突然回家,这是交待遗言啊,年轻人“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哥。”

中年人坐在板凳上,摸了摸弟弟的肩膀,“我多年出差办案,几年未见,你长大了。”

“哥。”

年轻人匍在中年人的膝盖上大哭,“就不能别的人去嘛,非要兄前往北平。”

“我不去,让别人去,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中年人摇了摇头。

“其实我也想去北平看看。”

中年人面色平静。

“我与练子宁交谈过,北平很富裕,百姓们很安宁,这份安宁不应该被打扰,但也不应该控制在野心人之手里。”

“练大哥不也是在应天府办工厂吗。”

年轻人找着理由。

中年人无奈的叹了声,“练子宁虽然在这么做,但是他说比起北平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如,其中到底是何原因,他至今没搞清楚。”

中年人向弟弟交代了许多。

无非是好好读书,多学道理,立做人之道,不枉圣学。

这回,都察院出手,为中年人安排了几十名卫所兵,在应天府外汇合。

在应天府外的码头,几十名卫所兵,有的穿着补丁的衣服,茫然的呆在人来人往的码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