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医妃:皇叔掌心宠 > 第102章 背对山河,踏清风明月

第102章 背对山河,踏清风明月(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安缙大军傍晚时分行至曲河城,在城外扎营安顿,篝火升起,三三两两的军士们聚在一处闲聊打发时间,只等着营饭做好。

营帐里,沈朝颜脱下身上被汗水浸透的衣裳,活动了一下发酸的手脚。

“漪菱?”她轻唤了声。

却没人应。

沈朝颜一扭头,看到旁边桌子上只有一盆温热清水,发觉白漪菱早已不在帐中。

“这人真是闲不住……又不知跑哪去凑热闹了……”

沈朝颜摇头失笑,就着那盆水梳洗。

她虽身在官禄之家,对行军中的艰苦却无不喜,也不像旁的姑娘那样,起居必须有人伺候,私下里没有半点娇惯之习。

换上干净衣裳,沈朝颜准备去寻白漪菱,挑帘而出,走了几步,便瞥见营地外围聚着人。

似乎有百姓在同白星辰说话,而后者正簇着眉头,似乎为了什么事很为难。

沈朝颜有些纳闷,走了过去。

“白将军,您通融一下吧!”

“您看,他们爷孙俩也怪可怜的……”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粗活累活都能干,您收他当个柴火军也行嘛!”

众人围着白星武,你一言我一语的,旁边还跪着一个老人和少年,正是阿邑祖孙俩,任凭白星武几次上前去扶,这俩人就是不肯起身。

很快沈朝颜便听明白了,那孩子想入白家军,但三舅舅不同意。

或许正常百姓,不能如愿便算了,可那老者竟十分执拗。

“白将军,老朽孙儿当年被您所救,我们爷俩对您只有感恩的份,断无颜面求您通融。”

“只是这孩子……也因着这份机缘,一心盼望能够投身白家军,您就看在他拳拳赤子心的份上,允他入白家军吧!”

“对呀!”一旁百姓争着附和,“白家军里不是也有少年儿郎吗?就让这孩子去吧!”

“各位父老乡亲,真的不是我故意推脱。”

白星辰急忙解释,“这孩子有护国爱民之心,自当值得敬佩。可你们有所不知,虽然军中不乏年纪小的孩子,那些却都是孤儿……因为没有地方去,而军营中虽苦,好歹能吃顿饱饭,才入了行伍。”

沈朝颜在旁听着,三舅舅说的确实是实情,当下便明白了三舅舅不同意阿邑入白家军的原因。

像阿邑这样的孩子,家中还有长辈在世,完全可以去寻别的出路,寻个铺子打杂,或者给地主家做长工,怎么都好,并非必须要吃军营的苦。

最紧要的……战场刀剑无情,若是这孩子丢了性命,那老人家一个人该有多苦,没了唯一的依靠,残生如何过活?

老者望着白星辰,眼眶微微发红,他也猜到了白星武的意思。

可正因如此,他心中的坚持更难以撼动。

“白将军!今日当着众位父老的面,老朽在此立誓!若有朝一日,老朽孙儿葬身于沙场,老朽绝无怨言!他这条命是白家军给的,能够以命回报,便是老朽无人送终,也值得!”

这一番话完全发自老者内心,感人肺腑,闻者皆动容。

“白将军,您看老人家话都说到这地步了,您就答应了吧!”

“少年儿郎由此志向,可敬可佩!要不是我等上有老下有小,今日定会随他一同入伍!”

“就是就是……”

白家人心眼实,白星辰也不例外,面对百姓们这般热血心性,本就不善言辞的他更加左右为难。

沈朝颜见状,便走了过去。

“三舅舅,不如让这孩子去魏将军那里报到吧。”

白星辰见她来了,面上一喜,忙拉她过来。

他低声道:“原本我也考虑过这个法子,可你也知道,咱们镇国公府如今的处境……而且我与魏瑾没什么私交,属实不知该如何开这个口。”

沈朝颜看向他,恳切道:“魏将军与我熟稔,若我写张字条嘱托,他应当会赏几分薄面。”

白星辰闻言高兴:“如此倒是极妙!”

这样,既可以满足阿邑入白家军的愿望,又离老人家比较近,军营休沐时,说不定还有机会可以回家探亲。

最重要的,自此一役,西戎恐怕自顾不暇,难以再犯安缙边关,这孩子在军营里有足够的时间成长,倒不需要早早地便上战场拼杀。

沈朝颜点点头,走向那个一直沉默却眼神坚定的少年。

“阿邑,如果让你入白家军,留在泉河城,你愿意吗?”

那少年想也不想便问:“真的是白家军吗?”

“是。”

“那我愿意!”

最关心的问题得到答案,少年眼睛亮晶晶的,“只要是白家军就行,白家军在哪,我便在哪!”

听见孙子不仅能入白家军,还能留在泉河城,老者也是喜形于色,忙不迭磕头。

“谢白将军通融!谢谢姑娘!”

沈朝颜笑着去扶老者起来:“老人家,您别动不动就跪的,我们当不起这么重的礼。”

“要跪的,要跪的……”老者颤颤巍巍地起来,布满褶皱的脸上都是激动喜意。

普通百姓就是这样质朴无华,不论遇到以己之力解决不了的事,还是发自肺腑无以为报的事,好像除了下跪,便再没有更多能做的了。

一旁的百姓也是很高兴,拍拍阿邑的肩膀:“你小子好福气!以后当了大将军可要好生护着我们呀!”

阿邑嘿嘿傻笑,满眼都是对未来的期待。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皆大欢喜,祖孙俩对沈朝颜千恩万谢地道别,然后揣着沈朝颜写给魏瑾的字条,踏上返回泉河城的路。

因着没有军令在身,大军回京比来时慢些,每到傍晚便在邻近城镇扎营休整,故而与百姓接触的机会也增加许多,有时也能听见百姓们对白家军此战表现的议论。

听得多了,沈朝颜便察觉,似乎有人在故意引导百姓的看法,情势有些微妙。

异样声音最多的,便是说与西戎决战那日,白家军用了毒。

可这毕竟是边关附近,边民祖祖辈辈都受了白家军庇护,听见这种话,绝大部分人都觉得气愤,不由自主地替白家军说公道话,甚至有人像当初的阿邑一样,一言不合便动手收拾嘴碎的。

次数多了,那些引导之人如过街老鼠,时常被揍得鼻青脸肿,自己闹了个不痛快,也没办法再挑拨是非。

反而越靠近京城,那些城镇不如边关战事频繁,盛世安宁的日子过久了,对战争的恐惧感也没那么深,反而成为有心之言滋长的最佳土壤。

这些城镇的百姓大多都没经历过战争的惨烈,白家军对他们来说,只是仿若神话中的存在,远不及边城民众来得真切,听到白家军的事情,与街坊趣闻并无太大不同。

于是慢慢地,民众口中对白家军的评价也变得褒贬不一。

对此,白家人自己倒没什么,毕竟如果他们在乎这些,也就不是今日的镇国公府了。

可要不怎么说,癞蛤蟆不咬人膈应人呢。见镇国公府的人对此无动于衷,蒋文宣又贱巴巴地去找沈朝颜。

这天刚扎好营地,沈朝颜便被蒋文宣拦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