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魏使赴吴,永结秦晋之好?(1 / 2)
顺江而下,扬州风光尽呈眼底。
连日来数场大雪,染得金陵邑上的石头城如披白棉,
宽阔江水绕着建业,似一条白练婉转而过。
建业城,大殿内。
端坐在高位上的男子,不过年近不惑,紫髯碧眼,雄姿英发,尽显帝王气象。
十八岁便担起重任,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即县)。
年纪轻轻就要面对宗室朝政重臣、都督独立军权的各方掣肘,不断地重用培养江东大族与淮泗一脉,
游刃有余地摆弄着政治天平,将制衡的手法玩到炉火纯青,如今也不过二十载光阴。
玉阶下江东文武官员分列两侧,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军政要务。
听取完军报的孙权紧紧皱眉,看向台下众臣,叹气道:
“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真是骑虎难下啊!唉~”
单手撑着头,坐靠在上的孙权,心中不觉开始烦闷起来,
如今吕蒙、陆逊已围攻江陵月余,损兵折将不说,竟然丝毫不见进展。
关羽是请了何方神圣,受此两面夹击的绝境,竟然还给他缓过来了,此次夺回江陵恐怕又是一场空谈。
诸葛瑾侧立一旁,拱手道:“禀告主公,蜀军近日来势如破竹,大败魏军,似乎全是倚靠上庸而来的刘封。”
孙权闻言,眼神微虚,疑惑道:“刘封?就是刘备所谓的义子?”
“正是此人。”
孙权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询问道:
“子瑜可知晓此人底细?”
诸葛瑾为孙权信赖的重臣,又是蜀军师诸葛亮之兄长,一向对刘备阵营更加了解。
听到询问,面带思索之状,颔首道:
“这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后,长沙刘氏血脉,十数年前便投身刘备,在荆州也略有名望。”
“哦~,原也是落魄的皇室后裔,只是此人又有何能耐?竟然能够数日里连破魏军。”
孙权一听到和刘备一样顶着皇室血脉的头衔,不觉轻慢几分,甚是不屑。
若不是我当年年轻气盛,借他南郡江陵城,他刘备岂能有今日。
“这个嘛...”,诸葛瑾低头沉思,并未闻得刘封有何过人之处,一时语塞。
文臣队列稍后的赵咨,昨夜才从魏地返回建业,走出列躬身道:
“回禀主公,臣才出使魏主吊唁而归,正有要事奏报。”
孙权见到赵咨,顿时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不掩喜悦:
“德度终于回来了,真是太好了。如今魏主曹彰和这神秘莫测的刘封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快快说来。”
“诺!回禀主公。属下此次前去魏地邺城以吊唁为名,各处探查暗访。
这新主曹彰并非一介鲁莽武夫,相反却是城府颇深,志向宏大,有魏武之风的明主。
听得他为夺权力,深藏数十年,讳莫如深,忍辱负重,最终竟能弑兄害弟得此大位。自从曹操死后,北方政局并无乱象,吏治一片清明。”
孙权双眸微闪,又是一个“狠人”啊,看来魏地王气未衰,不能轻视。
赵咨顿了顿,又继续道:“而这刘封便更是不可多得的帅才。”
听到刘封,孙权正了正身子,严肃起来。
“自刘封从上庸参与荆州这场混战以来,仅仅一月有余,便能一转襄樊局势,提前部署,暗防我军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