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梁家三十六墙(1 / 2)
沈青青万万没想到,自己无意间的善心之举,居然捡来了一个商家小姐做助手。
有柳淼淼和黄大镇在后方,她也就没了后顾之忧,风风火火地带着一群人出门,第一站依然是直奔砖瓦窑,检查砖的质量。
有了前车之鉴以后,所有砖窑产出砖的质量大.大提升,甚至七窑和八窑还都烧出了青砖青瓦,令人十分振奋。
马家的青砖款项还没有结,主要是因为烧制的速度赶不上卖出的速度。
“马家那边说,昨天已经确定好了,要做36墙。”崔皓手里拿着小本本念道。
沈青青也是了解之后才知道,这做墙也是有讲究的,根据所用的砖块数量不同,可以分为12—48墙。
马家是大户,哪怕做厨房也要用36墙,等于说一平方就需要192块砖,马家的厨房少说也得三十平,那么算下来就要整整5760块青砖。
厨房还得垒灶,还得做其他的,因此马家那边直接要了6000块。
而现在哪怕是加上村里头那两窑,再刨除掉青砖里头的废砖,也还需要再烧两天才能够得到六千块砖。
除了砖块之外还有瓦片,一平方米需要55片瓦
,30平的房子起码得1650片。
她把运砖这事儿交给黄大去做,反正造纸厂那边最近也很清闲。
黄大有些犯难:“这些流民最近老是找我,说他们之中有好些都是木匠,让我们给找活干。”
“木匠?”沈青青脑子里面灵光一闪,“哎!我们正缺木匠啊,他们会不会做木板车?”
在古代,除了用肩膀挑东西之外,还有一种平民人家较为常用的工具,叫做木板车。
也就是用木头造两个轮子,轮子旁边再放几根横木用以支撑,轮子上头放着木板架,再延伸出两根手握的横杆。
人可以握着那两个横杆,起到充当牛马的作用,推着木板车向前,节省人力。
流民们逃荒的时候,也有不少是带着木板车的,当夜晚来临,可以直接在木板车上睡觉。
不过,木板车在这个时代也是个很珍稀的手艺,特别是轮子的制造工艺没多少人会,所以价格会高一些,属于平民家庭的珍贵财产。
黄大有些不确定:“我把他们叫过来问问!”
很快,几名木匠就来到了砖瓦窑前,见到沈青青,纳头便拜。
“使不得使不得,大家快起来。”沈青青连
忙推辞。“你们有多少人是会做木板车的?到柳秀才这边登记。”
自从管理流民以来,崔皓已经习惯随身带着个小本本。
等记好名字之后,沈青青吩咐黄大:“你张罗一下,带点人去砍树收集木材,做点木板车出来。”
木匠们顿时热泪盈眶,总算有他们可以做的事情了!
其实,木匠在这个时代本身是个挺好的营生。
但在逃荒的过程中,论力气,他们比不上年轻人,所以抢不到活干,论技术,县令又不准他们去城里头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