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项家祖地(上)(2 / 2)
因此,当初项羽举事,才会有那么多楚人响应。而项家,又世代都是楚国的将,为了推翻大秦,楚人的付出,可是很大的。
就连刘邦自己都说,他也是楚人。
最终,暴秦推翻了,之后,就是楚汉之争,而结局,大家都是知道的,以项羽自刎乌江结束。
当然,项羽为何要自刎乌江?不肯回江东呢?以他的能力,回到江东,绝对是刘邦的心腹大患。
美人惧迟暮,英雄怕末路。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猜想,大致有以下四点,最后一点让人钦佩。
首先,因为虞姬已死。虞姬一死,霸王就真没什么心思了,更何况,还是大决战时,霸王心态多少崩了。
其次,因为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一直以来,项羽之死的原因当中,这个说法比较流行。如果说刘邦是个流氓,那么项羽就是个君子;如果说刘邦建汉靠的是腹黑,那么项羽不渡江就是内心的深处的愧疚与绝望。相对于刘邦的玩心眼、耍心机,项羽有的只是直性子、重情义。
当时,项羽的战友们大多是自己的故乡人。拉队伍时,大家满含期待,把自己的丈夫、儿子的命交到项羽手上的时候,是期待着自己的亲人荣耀回乡的那一刻,是想着项羽带领着大家一起灭暴秦,建立新政权,给大家安稳富足的生活的。但是垓下之围这一战,项羽的兵力大大折损。此时的项羽如果再回到江东,势必无言以对乡亲们,更无法原谅自己的无能。乌江边,跟在自己身边的人只剩下二十来人。项羽想到这里,除了痛心就是愧疚。所以项羽的重感情,在当时就变成了他的软肋。
而这,也是贾诩徐庶他们听说童婉和楚云身世之后,依旧觉得自己赚了的原因。因为,这兄妹俩,完全继承了项羽这一点。
无论是士卒还是手底下将领,文武,对待他们都是极好的。
第三,项羽本人比较迷信。史料中关于乌江自刎这段描写,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古人非常迷信,他们常常把自己命运与自然界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如果“天有不测风云”,会认为天要灭他。
第四,项羽想早点结束战争,还老百姓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
据《史记》的记载,当年刘邦和项羽僵持不下时,项羽曾这样对刘邦说。大意就是,项羽想通过两个人的决斗一决雌雄,不要再让天下的百姓跟着受苦了。可见项羽确有可怜天下苍生的情怀。所以当后来他逃至乌江畔时,想到渡江后还要卷土重来,重新再进行一次楚汉战争,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于是就选择了自刎,还天下一个太平。
(刘邦:不是,你一个20多岁年轻小伙,和我这将近50岁的人单挑?你特么脸呢?)
所以,这也是后世之人,对于项羽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他是真英雄。其中,大唐杜牧,大宋李清照,对于项羽,都是如此看法。
而觉得他不是英雄的,首推童婉这个不肖子孙。当然,无论是巨鹿之战,还是别的,在童婉看来,自家这祖宗猛是猛,但问题是,自己这祖宗,开历史倒车啊。
大秦好不容易一统天下,自家这祖宗倒好,又来分封制那一套,这要是成功了,如今的欧洲,就是以后的华夏。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